01
尿路上皮癌概况
尿路上皮癌(urothelial carcinoma,UC)属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,其病灶分布在集合管、肾盏、肾盂、输尿管、膀胱及尿道的黏膜部位,这些部位的黏膜在胚胎发育时属于同一来源,统称尿路上皮。其中肾盂和输尿管等部位病灶属于上尿路上皮癌,而膀胱和尿道部位病灶属于下尿路上皮癌[1]。
图1. 尿路上皮癌解剖示意图[1]
根据2019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:2015年我国膀胱癌发病率为5.80/10万,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13位,男性发病率为8.83/10万,位居第7位;女性发病率为2.61/10万,位居第17位。由于存在地域、种族及性别的差异,各年龄段均可发病,高发年龄50~70岁,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~4倍[2]。 膀胱癌已是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,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。
图3. 肿瘤突变负荷分析[3]
尿路上皮癌诊疗方案
对于偏早期患者经根治术、电切术配合放化疗的疗效显著,术后辅助治疗以化疗和免疫治疗为主。而转移性患者可以选择多种个体化方案,如厄达替尼(FGFR2/3)、纬迪西妥单抗(HER2)等靶向治疗方案,免疫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更加丰富。[4]
图5. 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方案[4]
尿路上皮癌中 PD-L1 检测的价值
该临床研究共入组370例患者,其中PD-L1(CPS≥10)组患者110例,PD-L1(CPS<10)组患者251例。从反映用药疗效的客观缓解率(Objective response rate, ORR)指标来看:总人群组 vs( CPS≥10)组 vs(CPS<10)组 = 28.6% vs 47.3% vs 20.3%,(CPS≥10)组ORR高达47.3%,相较于其他两组具有显著的疗效优势。
图6. 帕博利珠单抗各实验组间客观缓解率比较[5]
中位总生存(median Overall Survival, mOS)数据同样差异显著:(CPS≥10)组 vs(CPS<10)组 = 18.5m vs 9.7m,而2年生存率:(CPS≥10)组 vs(CPS<10)组 = 47% vs 24%。
KEYNOTE-052研究为免疫治疗进入尿路上皮癌晚期一线奠定了基础,其中PD-L1(CPS≥10)组患者的ORR和OS均具有显著优势,可见PD-L1检测的重要性。
迈杰医学 PD-L1抗体 试剂
图8. 迈普康产品优势
参考文献
[1] https://news.stonybrook.edu/alumni/new-non-invasive-test-for-urothelial-cancer-emerging/
[2] 膀胱癌诊疗指南(2022年版)
[3] Nat Rev Urol. 2017 Feb 7;14(4):215-229.
[4] 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2022版
[5] J Clin Oncol. 2020 Aug 10;38(23):2658-2666.